杨玏
“乡村教师同样也是一批来自城市里的孩子,不仅要重新适应当地的环境,一周要上6 天半的班,还要翻山越岭、实地去解决贫困学生从生活到读书的所有困难,说服留守的老人让孩子们去上学。”
这些场景也让他想起自己曾去云南看到扶贫工作时的点点滴滴,那种感动又涌上心头,“扶贫必先扶智,治穷必先治愚。或许只有在中国,只有我们这样伟大的国家才能做到这一点。”
杨玏
“其实之前的一段时间,有几个工作机会是我从未想过的。对我的触动非同一般。”眼前的杨玏,穿干净简洁的,目光和煦而真诚。窗外寒风萧瑟,室内暖意融融,他就松弛地坐在那儿,似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,向你娓娓道来自己这几年的心境。
其一是拍摄《万里国境》,他去了一趟新疆红其拉甫口岸。沙漠、戈壁、高山、磐石,寒冷、5100 米的高海拔、强烈的紫外线,一切扑面而来的感受是全方位的。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,当地边境管理警察日复一日做着特别细碎繁杂的工作。“比如牧民的羊丢了,公路堵车了,喝酒打架了……一些20 多岁的孩子,从大城市来到这儿,付出自己的青春就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拥有和平安稳的生活。”杨玏说,一位警察告诉他,自己向来休假都休不踏实,有时候一些老百姓报警,会点名让他过去,因为这些人更熟悉他,对他更信任和放心一些。还有一位派出所的所长,虽然已经在这里驻扎了17 年,但仍然不适应高原的气候,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。“所有这些带给我的震撼是无可比拟的。”
杨玏
其二是拍摄《乡村教师》,他深入了贵州山区去体验生活。听课、备课、家访……该有的环节一个不落。“乡村教师同样也是一批来自城市里的孩子,不仅要重新适应当地的环境,一周要上6 天半的班,还要翻山越岭,实地去解决贫困学生从生活到读书的所有困难,说服留守的老人让孩子们去上学。”这些场景也让他想起自己曾去云南看到扶贫工作时的点点滴滴,那种感动又涌上心头,“扶贫必先扶智,治穷必先治愚。或许只有在中国,只有我们这样伟大的国家才能做到这一点。”
杨玏说,体会这些人对待生活、对待困境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,其实也是一种“见自己”的过程,“因为切实地明白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,它们才会成为我表演的‘养分’,未来如果接到类似的角色,我会觉得自己有根了,不飘浮了。”
杨玏
心境的转变促使他思考,而思考又打磨着他的心境,这是一个互相成就的过程。“多元化”,或许是杨玏目前职业生涯的关键词。拍《球形闪电》和《不可告人》,都是他拓展边界的新尝试。去《球形闪电》的一大动因,是他和老杨(杨立新)演同一个角色,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体验。而入组《不可告人》,则是因为悬疑题材对他亦有着强大的吸引力。如今,角色的戏量是不是够多,是不是所谓的男一号,这些都不是他考虑的重点,能够长久地保持甚至突破“职业激情”,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。“碰到一个自己一下子就爱上的角色,心里面就会攒着一股劲儿。你会积蓄很多的力量,也赋予角色更多的力量,给他增光添彩。”
杨玏
在很多演员看来,遇到一个人性复杂的角色可能都称得上是“终极梦想”。在杨玏这儿也是如此,算是“无价之宝”。他很清楚演员永远是被选择的,“但也不意味着演员就没有主动性。在大多数的同类角色中,你是否能找到不同?尽管台词是这么写的,你是否能通过塑造、给人物身上多加一些别的色彩?而这就要看演员的文字理解能力、现场能力、表现能力。”
杨玏
比起在人生长河中过多地纠结和内耗,如今的杨玏显然更果断,也更清醒。“我能非常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,然后去排除掉一些杂念。喜欢就是喜欢,不喜欢就是不喜欢—那种脉搏的跳动我完全能捕捉到了。”但他也依然是沉稳的,踏实的,“我希望自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每一项工作,并且尽量做到最好。”
最近有半个多月的时间,他彻彻底底地沉浸生活,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,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儿,享受着从容淡定,告诉自己“不着急”。“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,你自己也在变化。接纳它,会迎接更多的洒脱与勇敢。”
摄影:王天尧 / 策划:何骄 / 文字:长安 / 发型:tao liu / 化妆:霍文 / :kar / 服装助理:yur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