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鹤棣
“少不入川,老不出蜀”,王鹤棣相当认同。
生活的闲适安逸,给了四川人乐天知命的,不好勇斗狠,骨子里自带一份冲淡平和。然而少年人志在四方,他总归要离开家门,出去一番闯荡,走出闲散的不安定,走出巴适的生活圈。
像《浮士德》中写的:“我觉得有勇气,到世界上去闯一趟。”纵然单枪匹马,他也要用手里的这杆枪,划出自己的名字。
王鹤棣
喜欢上一个热血笨蛋
长发束顶,一身黑色劲装,胸前一副软甲,腰间是修长佩刀。他像从书里走出来的许七安,尤其是眉宇间一抹跳脱,更得人物精髓。在过去一年中,王鹤棣将自己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古装剧《大奉打更人》。他一介市井少年,为气任侠,肆无忌惮,人生处处未知,却像一幅壮阔的画卷。
不到两分钟的预告,充满了欢脱、癫狂的气息。许七安一身差吏装扮,满口说着现代语言。一个警校毕业的小警察,忽然来到大奉王朝,碰撞出一连串离奇故事。尽管拍戏辛苦,王鹤棣却每天带着亢奋,只有回到家松下劲儿来,才忽感疲惫。“你们不知道,许七安可太招人喜欢了!”
像给朋友介绍自己的好兄弟,他一一细数许七安的好处。“他是一个看似不正经,有很多毛病的人,平时偷偷懒、摸摸鱼。我喜欢他是一个有缺点的人,很鲜活,有自己的小毛病、小缺陷,但是他三观特别正。遇到大是大非问题,他会踊跃地站出来,像一个热血笨蛋一样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。”
王鹤棣
在很多男孩心中,许七安这类人不在童年偶像之列,王鹤棣也这样认为。“小时候还是更喜欢武力值高的,比如孙悟空。”许七安本质是个人,对他的认知理解,要到自己工作后才能明白。“他常说一句话,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明知不可为而为,这是他最有魅力的地方。”
和以往的古装探案剧不同,《大奉打更人》有大量家庭氛围戏。演员表提示了人物关系,许七安的二叔、许七安的婶婶、许七安的堂妹……好大的一家子!老许家的人,没一个是省油的。“他看似嘻嘻哈哈、调皮捣蛋,一开始大家都不是很接受他。”王鹤棣说,“但他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,随着一同经历患难,不断相处,他从一个边缘人,成为家里的顶梁柱。”
他可喜欢这出戏的烟火气了。“除了一桩桩案件,还有生活里的故事,我在大奉有亲人,有爱人,有一起查案的好兄弟。”岳旸演他的二叔,两人年龄差了二十岁,完全没有代沟。“岳旸老师特别年轻,就像我的同龄人,每天8g冲浪,给大家分享视频,在片场老逗我们笑。”王鹤棣强调,“二叔有很多高光名场面,一定会笑得大家前仰后合。”
王鹤棣
春节是一场盛大回归
时间来到十一月,拍摄接近尾声。每隔两三天就有一位朋友杀青,气氛伤感得像毕业季。“大家每天一起相处,一起拍戏,到后面身边人越来越少。”王鹤棣难免感慨,小情绪也涌了上来。
杀青后一个月,王鹤棣还会和同组演员打游戏、聚餐、看电影,只要在北京的都来。烤肉、火锅、铁锅炖,大家敞开了吃。王鹤棣常常想,为什么自己没有兄弟姐妹?“许家就很热闹,许七安在家里是大哥,有一个弟弟、两个妹妹,氛围很热闹。在家我是独生子女,就一个人,所以很羡慕,很想拥有。”
若家里真生了三四个,都是他这般活泼性格,岂不是整天都会欢脱无比?王鹤棣说:“那可不一定都像我,搞不好就有反差。”在这方面,他是有经验的。小时候每逢春节,他跟妈妈回外婆家,农村的除夕年味更浓,村里吃坝坝席,家里有很多亲戚,一家人吃饭一张桌子坐不下。饭后大人们打麻将,小孩就四处撒欢,在田野村庄放鞭炮。
王鹤棣
“在我印象中,童年的年味儿是很浓的。”最主要是能收压岁钱,这可是一大笔收入,父母不没收,全给王鹤棣做零花钱。王鹤棣走亲戚从不偷懒,除非今天跟发小约好出去玩,却被耳提面命拉去串门,那王鹤棣可不高兴。
听说乐山人的年夜饭,鱼不是最重要的,鸡肉才是核心菜。王鹤棣家里倒是不讲究这个,妈妈炒几个拿手菜,有他爱吃的回锅肉、蒜泥白肉,都是家常菜。“过年吃太大的菜、太硬的菜,反而不是我的胃口。”在王鹤棣心里,“川菜最好吃的还是家常小炒,配一碗白米饭就会吃得很过瘾。”
和所有乐山人一样,他家也不能缺少腊肠。一到冬日,乐山市的街头长满了腊肠,全是自家做的,王鹤棣的奶奶是做腊肠的好手。“所以我只要回家,高兴的不只是父母,奶奶、哥哥、兄弟,很多人盼我回去。”做了演员后,他的生活周期都按剧组走,心中很难再有节假日的概念。已经有三四年没回家过春节,去年回了一趟,但不是年三十。他翻了翻今年的日程,有点儿高兴地说:“今年有望回家了。”
王鹤棣
串串上的快乐老家
有人会在过年时“拜大佛”,这是乐山人的优势,但王家从不在过年时候去——因为离得太近了。“我小学走出校门,右转走个100多米,就能隔江看到大佛,就是那么近。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,如果想去看一眼,随时都能看。”印象里他就去过两次,一回是学校组织,一回是有一年国庆节回家,过去玩了玩。
作为旅游城市,乐山早已游人如织,近两年随着王鹤棣的成名,很多人来到这座城市,寻访长药社区。那是王鹤棣的快乐老家,宁谧而安逸,充满了胶片感。居民楼的,是凝固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阳光照得楼梯斑驳,里面传出麻将声。嬢嬢们说,王鹤棣小时候就在这儿玩,一到下午就能看见他。
这是一个很全面的社区,伴随长征制药厂而出现,有篮球场、影剧院、菜市场、小书店……长大后王鹤棣回来过,在很多地方拍照,让其成了网红打卡地。而对他来说,那只是童年的秘密基地。“影剧院不对外,也早就不放电影了,只偶尔开个联欢晚会;里面有一个打乒乓球的地方,五毛钱能打一小时。”他小时候经常去打球,有些空置的老楼,就和伙伴翻进去玩探险。
王鹤棣
一个小型社区,就是一个熟人社会。每天进进出出,都是认识的叔叔阿姨,走三两步看见一个人就得喊一声,打招呼能从家门口一路打到厂门口。街坊邻居都夸王鹤棣嘴甜,喊人喊得快。这里也没有秘密,干点什么事儿,父母分分钟就知道了。所以小孩们放学从不敢贪玩,到饭点儿就一起回家,吃完了晚上再出来玩儿。
如今有名的乐山炸串,就是从长药社区开始的。上小学那年,姨妈率先开了炸串店,荤食素食都穿起来,一股脑下锅炸,底油并非一般菜籽油,而是以十几种香料熬制的“卤油”。按王鹤棣的形容:“好吃到上瘾,一根接一根停不下来。”但对儿时的他来说,炸串的吸引力显然不如辣条,店里碳酸饮料他没少喝,蛀牙没少长,但还是蹭蹭地长到了一米八几。
随着企业的体制改革,父母也洞悉现状,开了自己的炸串店。对于时代的变迁,王鹤棣只觉得自己那时太小,不清楚这件事意味着什么,只觉得家中“手头变紧了,零花钱也少了”。“我家庭条件一直普普通通,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,我没有冷过,没有饿过,父母提供了他们最好的,让我感觉一切没有太大差别。”
王鹤棣
那几年过后,乐山的美食菜谱里,除了跷脚牛肉、钵钵鸡、甜皮鸭、豆腐脑,又多了一项必吃的炸串。有时王鹤棣也不明白,父母那样腼腆的性格,是怎样“重头再来”,做这一份开门生意的。“有一次我爸来剧组给我探班,让他过去看看监视器,他都不好意思去。可能这些年随着我的变化——从小孩、学生到有工作的成年人,也渐渐影响了他们的状态。”
四川人天生乐观,能松散下来过日子,也从不缺少生活的勇气。王传君对王鹤棣说过一句话:“川渝的文化和生活,对做演员很有帮助,能放得下、撒得开,相当于早就解放了天性。”生在巴蜀之地,当然哪都不如家好。“我现在很想回去,回去了太舒服了。”可转念一想,“人不能太舒服,尤其是年纪轻轻。”他要继续走着、闯着,看看前面到底还有多少惊喜。
王鹤棣
q&a:
《大奉打更人》中有很多前辈演员,和“顶头上司”刘奕君老师对戏有哪些收获?
王鹤棣:我一开始挺紧张和刘奕君老师拍戏,他的角色就是一个很有权威的上级。实际接触下来反差很大,他在现场特别温柔,拍了两三天,大家都熟悉了,也跟我们一起开玩笑,一起闹腾,遇到好玩的戏也都一起笑。平时我们会交流很多,跟他拍戏是我的学习机会,我一开始特怕自己“差事儿”,到后面越来越放松。
王鹤棣
王传君看了你的演出,认为你在《大奉打更人》中表现很好,作为一个外向人,“e的n次方”,是如何让王传君也e起来的?
王鹤棣:其实也是他底子很好,君哥天性里一定有e人的一面,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把这一面封锁起来了。而我就像一个开关,一把钥匙,一层一层地挖掘开导,让他开启了e的开关。
王鹤棣
四川人大多擅长厨艺,你会做饭吗?
王鹤棣:我会做饭。我很擅长,各种炒菜都还行。毕竟家里是做餐饮的,从小耳濡目染。小时候如果父母在忙,我一个人在家,就是自己上灶台做饭,解决温饱问题,不会饿肚子。
王鹤棣
哪道菜让你觉得一吃就能回到故乡?
王鹤棣:奶奶的腊肉,只要蒸熟了拌饭就好吃。还有妈妈的泡菜,她曾给我送到剧组里。小时候是家里自己做,后来就吃店里面的泡菜。最近好像没再泡了,但店里面的泡菜也好吃,做法其实非常简单。我觉得泡菜是川菜的灵魂,一年四季都适合,夏天吃解暑,冬天吃了大鱼大肉后解腻,开胃下饭,一吃就能回到故乡。
王鹤棣
之前推出了《棣一次四川旅行日记》,自驾游带给你哪些快乐?还想去什么地方?
王鹤棣:那是一次边工作边放松的旅行,是我第一次真正自己开车,带着朋友们玩。去了一些熟悉的地方,看大熊猫的时候,我觉得我能站那儿看一天,根本不想走。如果有休假,我想去新疆自驾,尽管我在那儿拍过两次戏了,但是还想去。我妈妈之前去过新疆,和家里的亲戚一起自驾,我还挺开心她退了休自己出去玩的。
摄影:小刚 / 策划:葛海晨 / 统筹:timmy / 造型:刁季涵 / 撰文:陈晶 / 制片:王禹斯lilywang / 化妆:matt / 发型:isaac yu / 美术:吃吃(nobody studio) / 统筹:kico、novi / 制片助理:段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