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恋雅
最好的东西
小时候的苏恋雅,长得圆圆胖胖的,有一次跟着妈妈出去买衣服,发现自己已经穿不上儿童的尺码了,于是就想通过一些课程来减肥,就这么误打误撞地叩开了舞蹈教室的大门。小孩子的世界里没有“志业”这么沉甸甸的词,“喜欢音乐”,“想要减肥”,这两个简单的理由,成了苏恋雅和舞蹈结缘的开始。
苏恋雅
2010年,苏恋雅离开家乡辽宁葫芦岛,前往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求学。在“现音”的日子,苏恋雅真正开始了每天跳舞的生活,用她自己的话来说,“每天除了吃饭、睡觉就只剩下跳舞了”。三点一线的生活,大量的重复训练,一遍遍趋于完美的尝试,在我们旁人想来总是免不了枯燥和无趣,但苏恋雅和舞蹈像是同时选中了彼此,与舞蹈真正的“朝夕相处”让苏恋雅开始慢慢确认,“好像除了吃饭睡觉看动画片,这个就是我这辈子最好的东西”。
苏恋雅
再次回忆起那段日子,没有任何与“辛苦”“厌烦”“放弃”相关的字眼,小时候那个总是觉得律师、警察、医生很酷的苏恋雅,也终于在那个时刻找到了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事业。“把喜欢的事变成自己的事业是一件好事吗?”我们向她发问。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纠结的选择,但在苏恋雅心里,这几乎是一个没有什么争议的问题。或许是因为舞蹈从来都是和自己打交道的艺术,她的内心是丰盈的,完整的,于是便没有任何旁的东西可以消磨她的喜欢——“我只觉得特别幸运”,这是苏恋雅给出的答案。
苏恋雅
“热爱,非常热爱”
比起舞台上全开的苏恋雅,私底下的她有着让人出乎意料的可爱。或许是源于双子座的天性,看起来酷酷的她,其实比想象中更活泼一些,回答问题时永远元气满满。她是蜡笔小新二十年的超级粉丝,会用印着小新头像的水,学蜡笔小新的经典台词。也会在情绪低潮的时刻打开那些特别可爱的小孩子学英语app解压。“双子座、ab型”,这样的“出厂设定”让苏恋雅的内心仿佛同时住着四个人,总是“自己跟自己玩儿”,而比起把事情做到极致,让事情变得有趣,让自己内心舒服也成了对她来说更重要的事。她不断学习着不让各种各样无形的框限制住自己,此时此刻是怎么想的,便怎么去做,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,喜欢做的事,但这样的行事原则,也有例外的时候。
苏恋雅
她其实并不热衷甚至有点儿排斥竞技,但还是一次次出现在了各大舞蹈竞技类综艺中。究其原因,让更多人可以看到那些平时站在舞台两侧的舞者,让更多人知道,其实舞者也可以是舞台上的主角是她心底最深处的愿望。
苏恋雅
除此以外,可以和队友一起“战斗”,“一块儿吃,一块儿排练,劲往一处使”也成了她在其中最享受的部分。这样的愿望一定算得上是某种属于她的“英雄主义”,让她在紧绷的神经、窒息的赛程中可以不断地逼自己一把,再逼自己一把。她喜欢那些认真的、热爱生活的人,反问她自身,她当然是一个认真的人,而对于生活,“挺热爱的,非常非常热爱”,她笑着说。可能也正是这样的热爱,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她心底朴素的“英雄主义”,激励着她不断向着舞台中心,向着最亮的聚光处走去。
苏恋雅
为自己做的事
近几年,除了一些常规的工作,苏恋雅尝试开始拍摄一些舞蹈视觉小短片。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这些短片,它们大都一到两分钟左右,像是一段段漫长故事的序章。即使作为门外汉,我们也能看出拍摄这样的短片并非易事。舞蹈、音乐、灯光、镜头、剪辑,所有部分和谐地融为一体,变成了完整又精巧的叙事。而苏恋雅,是故事里、镜头前的表演者,也是故事外、镜头后的表达者。
苏恋雅
“想给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个交代”,这是苏恋雅选择拍摄这些短片的原因,“我觉得人做事有时候是为自己做的”,她补充道。对于自己喜欢的音乐,苏恋雅总是会不由得生强烈的创作欲望,她会充分调动自己的通感,为音乐定一种颜色,拟一段故事,再用自己的肢体将这一切演绎出来。准确地把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呈现出来,她几乎参与了短片创作的全过程,从妆容、场景、编舞,到灯光、拍摄、剪辑……每一步她都亲力亲为。她开玩笑说这样的认真和用心其实是为了给自己脑中的想法一个“更好的归宿”,而那些由声波带来的感动也真的在她的创作下拥有了可见的形状,有了可以被传递的能量。
苏恋雅
“因为有想要表达的欲望”,这是她的“初衷”也是她的“目标”。她在采访全程中说了好几个希望:“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让大家‘看’到音乐”,“希望不久后可以有自己的音乐,更能表达我的想法和态度的音乐”,“希望可以通过音乐去表达我想说的话”,从这些希望来看,她无疑是这个时代里最积极的表达者。
她始终坚持着,并热切盼望着,可以用自己的方式,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,于是舞蹈和音乐成了最好的介质,她的每一块肌肉,每一个关节,甚至每一缕发丝都是她面对这个世界最好的“扩音器”。毫无疑问,苏恋雅正用她的舞蹈向所有人宣告着自己的想法与态度,而这,是她真正想为自己做的事。
编辑=刘海伦、造型=嘉璟、摄影=taoli、化妆=沈彦彦、发型=孔德润、摄像=顾枭波、撰稿=软软、摄影助理=晓峰、灯光=国庆